要不是国外媒体有所报道,我们压根不清楚自己国家在班公湖上建了一座大桥。细心的网友能留意到,这座桥由一座宽桥和一座窄桥构成,并且两座桥的长度也不相同。不少人都纳闷,为啥要修两座桥呢?把它们合并成一座更宽的桥难道不好吗?作为一名桥梁工程师,我很荣幸能为大家解答这个疑问,同时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座桥给我国带来的益处。
班公湖大桥
1. 班公湖大桥修建的位置是否安全?
要清楚,我国和印度在边境的摩擦已持续许久,班公湖的三分之二处于我国管辖范围,三分之一由印度控制,而控制分界线,也就是争议区域,刚好在北岸凸起的山头上。印度占据着1到3指的区域,剩下的5指归我国所有,印度一直试图夺回我国控制的5指,双方的对峙从未间断。
班公湖中印控制分界线
我们为何要修建这座桥呢?我国与印度在这一区域的边境线相互交错,南岸和北岸被班公湖隔开,整个班公湖长约116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两岸相互支援绕行至少得花8小时。大桥连通南北后,险峻的地势变成了通畅的道路,印度再想打歪主意就没那么容易了。从路网图来看,要到达南北两岸,绕湖的道路只有省道520、G219、省道S301,可路程接近300公里,即便是走高速也得3小时,在高原的山路上开车,时间不会少于8小时,班公湖大桥修建的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班公湖路网图
那把桥修在争议区安全吗?印度会不会炸毁这座桥呢?其实这种担忧是没必要的,因为班公湖大桥的位置距离争议区有25公里,两岸都会部署重兵守卫,而且班公湖还有我国的西海舰队驻守。
班公湖大桥的位置
另外,班公湖大桥选在这个地方,还因为此处湖面的水域宽度最窄,约为400米,而桥梁的长度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在高原修建桥梁难度极大,西藏不像内地那么发达,材料运输成本高,施工设备短缺,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高原反应等诸多困难,使得在高原建桥的难度是内地的好几倍。
2. 班公湖大桥能承受多大的荷载?
外媒报道称这座桥可以让我国的轻型坦克通过,那么这座大桥具体能允许多重的车辆通行呢?
从卫星图片能看到,这座桥的主桥上部结构采用的是预制梁结构,这种结构在高速公路上应用十分广泛,高速公路桥梁的设计荷载为55吨,车辆时速能超过100公里。市政桥梁也会采用这种预制梁,设计荷载为70吨,车辆时速能超过60公里。
从世界范围内的坦克来看,重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一般是65吨,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0到40吨,所以外国人还是小看我们了。
3. 班公湖大桥为何要修两座?
我前面也提到过,班公湖大桥中宽的那座叫主桥,窄的那座是副桥,这种情况在国内其实很常见,这座窄桥实际上是修建主桥时用的施工便桥。不同的是,在国内主桥建好后,副桥通常会被拆除,因为副桥是临时结构,一般使用寿命只有五年。
为什么要使用施工便桥呢?修建班公湖主桥是在班公湖水域进行的,这里平均水深5米,在水中建桥可不像在陆地上那样,需要先在水中搭建平台来施工桩基、柱子等,之后这个平台还能用来吊装钢筋和模板,而且两岸运输也需要一条通道供施工车辆通行,所以这座临时的施工便桥就应运而生了。
那为什么钢便桥完成使命后不拆除呢?对此我只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在高原修建哪怕是一座小桥都极为不易,钢便桥在国内每米的修建成本就要1万多元,从卫星图来看,这座副桥的质量还很不错,使用时间远不到5年,多一条路总归是好的,拆除的话既浪费钱又耗费人力。
另外,钢便桥的承载能力也不低,它能承受80吨施工车辆的荷载,但车辆行驶速度不能超过20公里每小时,它的作用还是挺大的。不过钢桥的维修和保养也是个大问题,毕竟它是临时结构,之后很可能还是会被拆除。
4. 写在最后
班公湖大桥的建成,对我国来说是件大好事。毕竟印度时不时就会入侵班公湖地区,有好几次都是依靠边境公路及时赶到,才挡住了越境的印军。班公湖大桥建成通车后,两岸能及时相互支援,印度的入侵美梦就此破灭;大桥的建成不仅是中国领土主权的有力象征,也成为了中国西南方向的重要交通枢纽,进一步巩固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最新股票配资配资网,股票按天配资,股票加杠杆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