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解放军头一次搞军衔制度,结果在台湾的蒋介石翻看大陆的报纸时,发现十大元帅里居然没有粟裕,这小子居然没上榜,让他觉得十分惊讶。
这位让国民党吃了不少亏的将军居然没当上元帅,说明了中共在给军衔的时候也有它的独特套路。
一、打仗的时候的新花样
在1940年的黄桥那拨风云里,粟裕带着七千多号兄弟对着国军的三万精锐打得火花四射!
第一天就把韩德勤的独立第六旅给端了,这下国民党的军队整个人都不大自信了。
这场战斗把敌人给整的没脾气,竟然让1.1万小鬼子落了败阵,苏中抗日的新篇章就这么开拉!
1946年苏中打仗时,粟裕带着三万多华中野战军跟国民党那十二万大军来了场硬碰硬的对抗。
从头到尾换了七次战法,每回都调动4到6倍的人马来搞灭敌行动。
1947年孟良崮那场打仗可真是厉害,面对国民党的四十五万大军,粟裕眼光犀利,一下子看穿了敌人的动向,迅速调起五个部队把他们围得水泄不通!
经过三天的拼命扭打,把那帮3.2万的小伙子全都搞定了,这一仗真是打破了国民党对山东这块地的攻心计!
二、军衔评级的多重判断标准
1955年评定军衔时,有三个必备条件:得先参与搭建人民军队、还得在重要战略地带捣鼓过大事,最后必须有个老本行当过军队建设的重要角色。
这十个大元帅里,朱德、彭德怀啥的,都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那个时候的老将!
粟裕小伙子在1927年南昌闹革命的时候,摇身一变做了总指挥部的门卫,不怕死地看着那帮领导。起义不顺利,他跟着军队四处逃窜,直到1928年湘南再战才混上连长的位置!
跟1927到1928年间那帮大元帅相比,他们在当时基本都是当老板的,而早些时候的职位差距就像咱们家养个小猫和老虎比谁威风。
解放战争那会儿,虽然粟裕当了华东野战军的副头儿,但真正掌舵的还是陈毅。
三、规矩摆设跟历史真实情况。
1955年授衔的规矩可真够有意思的:想当元帅,得先拿下三张入场券——革命经历、战略区的大咖职位,还有中央军委的会员证!
那会儿,粟裕当了总参谋长,属于总部那帮高管,跟战略区的头儿有点不太一样。
粟裕当个副职的,按照规矩他没资格参与评比,真是无缘无故被挡外边了。
按授衔的结果来看,那十位元帅早都坐过方面军或者野战军的大椅子,里面还有八位哥们儿在1927年的三大起义里一起“搞事情”呢!
在那帮大人物里,有七个人投身于南昌起义,但可惜没当上什么领导,粟裕的经历正好跟这群人相符合。
粟裕没拿到元帅的军衔,其实是制度规定和当时的历史情况一起搞的鬼。
这位将军的指挥本事,妥妥地用打倒敌人数量来证明了:在解放战争中,他指挥打败了国民党足足247万,差不多占到全队消灭敌人的28%呢!
1994年,中央军委挑选了36位军事巨头,其中粟裕当仁不让,说明大家都认可他对历史的贡献。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第二期#
最新股票配资配资网,股票按天配资,股票加杠杆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