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四百多位皇帝。他们中有的精通文学艺术,有的英勇善战,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平庸无才之君。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就是我国史上最能打的十个皇帝。
这不盘不知道,一盘吓一跳。
宋太祖赵匡胤,这位从武将身份起家的皇帝,竟然只能勉力挤进榜单?更令人惊讶的是,那位曾横扫欧亚两大洲的一代英才成吉思汗,竟然连前三名都无法触及?
究竟谁将成为第一的霸主?会是被誉为“天策上将”的唐太宗李世民吗?亦或是拥有卓越才略的汉武帝刘彻?抑或是……
开国皇帝篇
第一名是秦始皇嬴政。
作为我国历史上首位成功实现国家大一统的君主,这位始皇帝无疑是文治武功兼备的杰出人物。
自他正式执掌朝政伊始,便遭遇了嫪毐的叛乱,自那时起,他便身披铠甲,手持利剑,亲自奔赴沙场。
在处理繁重的政务之余,秦始皇时常走访练兵场地,有时恰逢士兵们进行技艺交流,他亦会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练枪、练剑更是他几乎每天要做的功课。
这些事情也为他日后扫荡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经五次巡视天下。
在巡视途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刺客,尽管身边有精锐的护卫队伍,然而秦始皇凭借着卓越的武艺,每次都能够化险为夷。
即便步入暮年,秦始皇对追求长生不老仍抱有执念,但他从未放弃过习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能轻松拉开重达三石的强弓。
这份坚持,在历代君王中实属罕见。
而第二名是汉高祖刘邦。
和秦始皇相比,刘邦的真实武力就被大大低估了。
楚汉之争中,项羽率领几十万大军就冲垮了刘邦的几十万大军。
众人皆以为刘邦难以幸存,然而他却独自一人,仅凭一骑,成功突破重围。这种气概与胆识,实属罕见。
更让人觉得震惊的是,在与项羽的决战中,他已年届五十四,却依然亲自率军奔赴沙场,且连续多日不眠不休地指挥战斗。
这景象真让人不禁感慨,正是这样的坚韧与才干,才使得刘邦得以创立辉煌的大汉朝。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并未懈怠,仍旧每日勤练武艺,同时继续保持着狩猎的习性。
刘邦虽然并非武艺超群,但他却能成功突破数十万敌军的包围,这样的成就足以让他获得这个第二名的荣誉。
第三名则是明太祖朱元璋。
说起朱元璋,他的出身和上边两位相比就差的远了。
“放牛娃”“和尚”“乞丐”这些词是很多人认识他的关键词。
但是可别忘了,在大明成立之前,朱元璋是从起义军里起家的。
在鄱阳湖的激战之中,朱元璋亲自驾驭战船指挥水战,即便身受多箭之伤,他依旧坚守在战场的前沿。
就连建立明朝后,他也始终保持习武的习惯。
五十岁那年,他和各位亲王切磋,还能开硬弓、抡大锤。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特别重视火器运用,曾亲自操演火炮部队。
这份对新式武器的重视程度,在古代帝王中实属难得一见。
中兴皇帝篇
第四名是元太祖成吉思汗。
观察上方三位的故事,或许大家这才明白,成吉思汗位居第四名,其实并不感到冤枉。
其实作为蒙古帝国的传奇,成吉思汗的武力值确实没得说。
在他的率领下,蒙古铁骑成功攻克了欧洲与亚洲的多个国家,若他寿命得以延长,今日的学子便无需承受学习英语的艰辛。
此外,成吉思汗的箭法技艺高超无比,即便在三百步的距离,他也能精准地射中奔跑中的野狼的眼睛。
遗憾的是,尽管成吉思汗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但他似乎缺少了一些战略眼光和深谋远虑,因此最终未能位列前三。
第五名则是汉武帝刘彻。
观之汉武帝位列第五,或许有人会心生遐想,彼时汉武帝得以稳固江山,实赖卫青与霍去病之助。他不就在朝堂上发布个圣旨吗?怎么还能排到第五?
史书记载,汉武帝在位五十四载,其间十三次亲自率军征讨匈奴,即便到了四十岁高龄,仍能身披铠甲,亲自临阵。
如今四十岁的男性,谈及奔赴战场拼杀,恐怕连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相较之下,众人或许便能领悟到汉武帝亲自率军出征的分量之重了。
而且据载,汉武帝五十岁时还能拉开三石强弓。
尽管史册中未曾详述他在亲征匈奴之际所斩杀的敌人具体数目,然而,他亲赴战场的无畏精神,已然超越了大多数寻常的帝王。
所以他排第五也算是比较合理的。
而第六名则是唐太宗李世民。
自随父李渊征战四方,"天策上将"的赫赫声名便令敌方士兵心生畏惧。
在虎牢关一役,李世民仅率四名近卫,便勇猛地挺进窦建德的十万雄师之中,且一箭精准地将敌军旗帜射落。
此举直接让窦建德的十万大军顷刻间溃不成军。
史书记载,他身上一共有六处箭伤,都是在战争中留下的。
在随后的玄武门政变中,李元吉连发两箭,却均未能击中李建成,反观李世民,仅需一箭便成功将李建成射杀。这份狠辣决断,确实非同寻常。
少数民族皇帝篇
至于第七名则是清太宗皇太极。
皇太极,这位与成吉思汗同出一源、在草原上崛起的皇帝,其武力之强却往往被人忽视。
那么皇太极的武力值到底多高呢?
《太宗实录》中提及:太宗遗留下来的弓,需以四尺之长箭为配套,即便是众多力士亦难以拉开此弓。
这种记载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迹可循的。
在大凌河战役期间,皇太极已年满四十,然而他竟能屡次拉开弓弦数百次,却毫无疲惫之感。
毕竟咱们这位清太宗是从草原来的,从小能拉弓搭箭不说,摔跤也是把好手呢。
在清军没入关前,皇太极就曾连续摔倒过八名布库勇士。
而他出色的武艺,也为之后带兵入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第八名则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和上边的皇帝们相比,完颜阿骨打有想当皇帝这个念头的时候已经年近半百了。
不过虽然年纪不小了,他的战斗力可一点也不弱。
在出河店之战中,他仅仅带着三千七百人就击溃了辽军十万大军,并且还亲手斩杀了辽将耶律谢十。
这谁能想到是一个岁数都该当爷爷的人干出来的事。
除此之外,他的箭术也是一绝,甚至一箭射中三百步外的柳枝。当时这个绝技一出,给周围的人看的直接是目瞪口呆。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的力量,据说他能徒手扳倒一头成年野猪。
虽然这些记载可能有夸张成分,但确实反映了完颜阿骨打过人的身体素质。
第九名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这位在十六岁起兵的鲜卑族首领,在小小年纪就能杀出重围靠的就是过人的武力。
拓跋珪二十四岁那年,就参与了参合陂之战。
此战中,他亲手斩杀了敌军大将慕容麟,极大程度上振奋了北魏大军的士气。
除了带兵打仗,平时练兵时他也十分刻苦,甚至能做到连续开弓五百次而不休息。
即便到了四十岁,他还能穿着重甲徒步行走上百里。这份耐力,在当时确实不常见。
未成统一皇帝篇
而最后一名则是宋太祖赵匡胤。
虽说赵匡胤也是开国皇帝,但为什么没有他没有和其他开国皇帝一样位列前三呢?
这还得从宋朝的版图说起。
赵匡胤去世时仍有北汉、燕云地区未收复,这种"不完美"开国在历代罕见。
不过他的武力值还是值得肯定的。
早在后周时期,赵匡胤就随柴荣征讨南唐,在六合之战中赵匡胤单骑冲阵,还亲手斩杀了南唐大将皇甫晖,扭转了战局。
在《宋史.太祖本纪》中有记载:太祖力气很大,擅长射箭,能射三百斤的硬功。
这些记载都证明了赵匡胤过人的武艺。
结语
这些帝王的武力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勇武,更反映了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传承。
他们的战绩,至今读来仍令人心潮澎湃,也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些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
不过如果他们互换一下所在的年代,或许今天的排名也会大洗牌呢?
最新股票配资配资网,股票按天配资,股票加杠杆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